|
主编的话 |
|
中国杂志网 |
发布时间:2009/4/13 星期一 上午 10:57:11 |
浏览次数:9981 |
|
关键字:
|
在改革开放30年中,以与显示屏密切相关的几种家用电器的发展为例,可以看出在这段时间中我国显示产业惊人的发展速度:
1970年代,国内已有了进口的20in彩电,每台售价是2,000元,相比之下当时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只有约50元/月,即需要比三整年工资还要多的钱才能购买,所以只有由公家供给的高干才有福享受使用20in彩电。而现在,城市居民家中有几台彩电已很常见!不少家庭还购买了40in以上的平板彩电。而我国也已是年产约9,000万台彩电的世界彩电生产大国了;
当年只有在影视剧中才能见到的黑帮头目手中拿的大哥大,现在已是人手一部的手机。我国的手机年产量已超过4亿部;
记得1980年代初,为了让学生有上机的机会,清华大学电子系曾筹资约80万元购买了一台相当于后来Z80水平的国产计算机,是多么贵不可攀啊!现在,电脑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;当年珍贵的相机也已变成出游时人人都带的数码相机了。
随着上述这类家电的迅速普及,我国显示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。反过来,从大生产流水线下来的国产廉价显示屏也促进了这些家电的普及。我国已成为全球电视机、显示器、手机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。回顾改革开放30年历程,显示产业的发展成绩是惊人的,但是与国外显示强国相比仍然是差距大,隐患多。
显示专家们都说,自主开发OLED技术可以使我国在未来有可能与显示技术强国平起平坐,并欢呼国内第一条OLED生产线的建成。其实OLED技术的核心是大面积电流控制型有源矩阵技术,相关专利技术都掌握在日本、韩国手中,对我国是绝对封锁的,即使想购买一小块这类基板做试验都绝非易事。国内研究的还都只是属于无源的OLED技术,即PM-OLED,在AM-OLED方面,我国基础十分薄弱,如不掌握AM-OLED,我国在OLED领域的水平在世界排名上最多也只是二、三流角色。
我国还没有第6代次以上TFT-LCD生产线,因而不能生产可经济地切割40in电视屏或20in显示器屏的基板;所以在大尺寸显示屏的生产上没有话语权。
虽然长虹和华显高科即将批量生产40in~50inPDP屏,国内也有单位要上第7.5代或第8代TFT-LCD生产线,即使我们花大价钱建成了或引进了这些生产线,由于平板显示技术发展更新很快,就在我们为将生产线的成品率提高到85% 需要3~5年爬坡之际,国外已可能建成了第10代~第12代TFT-LCD生产线,其切割效率更高,产品性能也会不断地改善。如果国内企业不具备同时跟进的创新能力,便会重蹈过去不断引进CRT生产线的覆辙:即以大价钱先引进一条在当时已相对落后的CRT生产线(先进的人家不给!),生产出在国内尚属先进的产品,卖给国人赚钱,过了几年,钱赚够了,由于创新能力跟不上,产品也落伍了,于是用赚来的钱再从国外引进一条新一点的CRT生产线,再去赚国人的钱……,如此循环不息。
打破上述怪圈的唯一办法是大力弘扬技术创新。可喜的是,经过这30年来的经验教训,国人和政府部门都已提高了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。
显示产业一直是全球IT行业竞争的焦点,显示产业也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之一,据统计,目前我国IT行业40%以上的产值与显示技术有关。显示技术还应用于工业生产、军事、医疗单位、公安系统乃至宇航事业等国民经济、社会生活和军事领域中,并起着重要作用,显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。
因此,在我国《信息产业科技发展"十一五"规划纲要》中显示技术已被确立为发展重点,平板显示产业更是该规划确立的要大力发展的核心基础产业之一。
但是,无论是风光一时的CRT(显像管),还是风头正劲的LCD(液晶),我们似乎都还没有真正掌握其核心技术。因此,要实现我国显示产业的良性发展,就必须重视对创新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技术向创新产业的跨越。
政策方面,应对CRT时代的经验给予及时总结,提出显示产业以及国家信息产业的长远战略规划;应制定国家级的产业发展政策方针,国家多个部委的政策应联动起来,考虑整体性和连续性,对核心研发大力投入、集中支持。
资金方面,由于国内企业实力不够,风险机制不健全,资本市场不完善,单靠一个企业不能进行相应的技术储备。因此,国家应扶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,使企业尽快扩大规模,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创新技术的产业化,确立国际竞争优势,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。
平板显示产业是信息社会的基础产业,平板显示器材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器件,因为将来电视、电脑、电信都要归到平板显示的麾下。20世纪之前,科学技术主要是解决人类肢体能力的延伸问题,有了计算机、网络和平板显示技术,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,现在要解决的是人类智力的延伸问题,所以平板显示是一个战略的产业。
其实平板显示技术的大门才刚刚打开,其技术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,我国的平板显示技术产业必将后来居上,前途光明。
|
|
来源: 年期 |
|
|
|
杂志目录 |
|
 |
|
|
|